back85.JPG

 

台灣是水果王國,四季分明的氣候適合各式各樣的水果生長。

楊梅」是其中讓人難忘的一種,多數人可能聽過桃園的楊梅,卻沒吃過水果楊梅,除了名字和地名相撞引人印象深刻,果實還很嬌豔,光看就讓人狂吞口水。

楊梅又名「樹梅」,《本草綱目》記載:「其型如水楊,而味似梅,故名。」,屬亞熱帶的常綠果樹,雌雄異株喬木,穀雨至夏至期間結果宛如「枝頭鶴頂開」,因成熟程度的不同或品種,果色有白色、青綠色、粉紅色、鮮紅色及暗紅色不等,多汁味道酸甜美味,卻因無堅硬外皮保護而不耐久藏及運送,保鮮期短,現今多為野生生長,僅少數零星栽培。

back60.JPG

然而地名的楊梅,原是清乾隆時期在現今桃園楊梅地區大量栽種楊梅樹而得名,當時稱為「楊梅壢」(壢:台地間的河谷低地),於民國9年時正式改名為「楊梅」。

楊梅在台灣的水果地位或許不是非常重要,但在古代中國卻佔有一席之地,宋代蘇東坡曰:「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可見楊梅不只打敗名貴的西域水果葡萄,更在吳越一帶有著「楊梅賽荔枝」之說。

台灣的楊梅原生品種常見有銳葉楊梅、青楊梅、恆春楊梅等,有些果農會引進中國或其他外來的品種栽培藉以增加果實大小及產量。

 

P4040071.JPG
(恆春楊梅)

P4040074.JPG
(恆春楊梅)

P4040078.JPG
(恆春楊梅)

P4040077.JPG
(恆春楊梅)

 

除了好吃好看,楊梅本身的營養價值也高,富含礦質元素、維生素果膠及對人體有益的多種胺基酸,其中鈣、磷、鐵含量更是高出其他水果十多倍。《本經逢原》:「楊梅,能止渴除煩,燒灰則斷痢,鹽藏則止嘔喙消酒。」,果實生津止渴,樹根及樹皮可供散淤止血,又園林用途上,因為是常綠喬木且果實活潑爛漫,奪人目光,非常適合綠化環境。

back68.JPG

學生時期讀過余秋雨的《山居筆記》,成人以後才吃過自家出產的楊梅,想起〈鄉關何處〉中對故鄉採收楊梅時的記事「腆著脹脹的肚子,呵著失去感覺的嘴唇」。

楊梅未熟時口感極酸,直到果色漸深果實漸熟軟時越甜,並且甜中帶有酸的餘韻,除了直接當成水果食用外,我還會用其製成美味的楊梅醋及楊梅酒。而我也是在初次嚐到楊梅滋味後,便決定「放開肚子拼命吃」。

back64.JPG

arrow
arrow

    劉於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