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3.png

 

漸漸回暖的氣候,讓春天許多野花野草繁茂扶疏。

 

P4040097.JPG
(秋鼠麴草)

 

元宵直到清明,許多漢人會在這期間祭祖掃墓,慎終追遠。常見的清明祭品之一,用能補健去毒的可食用草類製作成米粿或米粄。以鼠麴草製作的「鼠麴粿」(客家語:蟻粄);使用艾草製作的「艾草粿」(客家語:艾粄);另有以青苧麻葉、大葉田香草、桑葉香蘭葉或雞屎藤材料製作的米製粿,通稱為「草仔粿」。

鼠麴草別名「佛耳草」、「鼠耳草」,為平地至中海拔山區常見的野草,自古中醫便有其入藥記載,可怯風、利濕、止咳、化痰,降血壓,溫經理帶之效。其名出自《本草拾遺》:「鼠麴,即別錄之鼠耳也。」台灣民間習稱其為「清明草」;客家人亦稱「鼠麴草」為「牛屎艾」,早期農耕社會養牛,經常會在乾掉的牛屎上發現自生的鼠麴草而取名。

 

P4040094.JPG
(秋鼠麴草)

 

菊科鼠麴草屬的成員眾多,植株葉型相近,甚難分辨,除了我們熟知用以製作鼠麴粿原料的「鼠麴草」外,常見的還有「鼠麴舅(匙葉鼠麴草)」、「細葉鼠麴草」、「多莖鼠麴草」、「直莖鼠麴草」、「分枝鼠麴草」、「秋鼠麴草」、「裏白鼠麴草」、「紅面番(大鼠麴草)」…等,且眾多品種又另有亞種。

簡易的辨別方式主要以花朵排列形態與顏色為依據。開著繖房狀亮黃色苞花的包括「鼠麴草」、「秋鼠麴草」及「假秋鼠麴草」;繖房狀淺黃色花朵常見有「絲棉草」及「紅面番」。其餘品種有的開穗狀花,有的開圓錐狀花,花色亦有稻草色、淡褐色及乳白色等。

 

P4040064.JPG

 

同樣是菊科的「艾」,為蒿屬,是菊科中的大屬,其族群的繁複程度又比鼠麴草更難搞懂,光是台灣原生種類就達十多種,亦另有特有種。

艾草從《詩經》時代開始就是中華文化中重要的民生及民俗植物,在民間充斥有形和無形的象徵意義,牽涉層面包括傳統飲食、中醫、習俗儀式及文學等等。艾草是中國人第一個認識的藥草植物,其特殊香氣內涵的芳香油成為空氣去毒殺菌的作用,恐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用作空氣消毒的草藥,因此在南北朝以前,就有懸掛艾草於門上避邪去瘟,「以禳毒氣」的習俗。

 

P4040063.JPG

 

除了蔬食,製餅、製粿食用外,中醫自古以來就用艾來灸百病,以艾草點燃後熱、薰的方式刺激穴道,來達到療效,稱為「艾灸」。

 

不論是用何種可食草製作的「草仔粿」或「蟻粄」,都是將草煮打成泥,與糯米粿粹或糯米粉融合後製成外皮,並以外皮包裹內餡後蒸煮而成。

內餡可甜可鹹。客家式蟻粄以鹹口味為主,常見蘿蔔絲乾或酸菜炒油蔥酥內餡。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於晴 的頭像
    劉於晴

    於晴小農作,

    劉於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